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嚴峻形勢下,低碳出行成為緩解環境壓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城市作為人口和經濟活動的集中地,其居民出行方式對碳排放影響深遠。我院化心實踐隊懷揣着探索與擔當,踏上了調研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狀況的征程。本次實踐深入城市各個角落,以線上問卷與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廣泛收集不同年齡段、職業群體的出行信息。他們不僅發現了低碳出行理念在城市居民中的踐行成果,更挖掘出背後隐藏的諸多難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份調研,探尋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 “困” 與 “策”,思考如何為綠色出行助力,為地球家園添彩。
在全球氣候變暖日益加劇的時代背景下,低碳生活與綠色出行已然成為社會各界矚目的焦點。随着工業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人口的急劇膨脹,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沖擊愈發凸顯,特别是交通領域所釋放的碳排放,已成為全球變暖的關鍵因素。為了深入洞悉城市居民在踐行低碳出行的實際情況,寒假期間,我院化心實踐隊以“綠色先行,一‘碳’究竟——探究城市居民低碳出行之困與策”為旗幟,開啟了為期數十天的社會實踐調研征途。
調研主要以線上問卷調查為主,也包含了深入實際的考察,3000份線上調查問卷能夠全方位、多領域、高效率地收集數據,而2000份訪談則确保了調查結果的實踐性。調查對象包含各個年齡段的城市居民,13.8%的城市居民在18歲以下,60.9%在18-30歲,13.6%在30-45歲,45-60歲占7.9%,剩餘3.8%的為60歲以上。調研對象以大學生群體為主,同時也包括企業員工、政府人員以及少數自由職業者。
根據實踐隊精心收集的調研樣本數據,通過仔細分析整理調查問卷,其結果表明:大多數受訪者對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普遍較高,展現出他們對此理念的高度認知和積極态度。在日常出行方面,他們選擇的交通工具主要為自行車和步行,這兩種環保且健康的出行方式不僅減少了碳排放,還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時,公交車和電動車也占據了相當的比例,作為低碳出行的有效補充,它們在城市交通體系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一調研結果進一步驗證了國家多年來不懈倡導的低碳出行理念,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實踐。這充分說明了,随着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正在以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生活,為保護地球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另外,在進行實地探訪的過程中,實踐隊逐步洞悉了居民出行的重重困擾,這些困擾不僅關乎日常生活的便捷性,更直接反映出推廣低碳出行中遇到的挑戰。首要難題是現有資源難以全面契合居民的實際需求,造成了諸多不便。步入新時代,新能源汽車憑借其迅猛的發展勢頭,以其環保、節能的特點,已成為城市居民出行的優選之一。然而, 新能源汽車價格昂貴,充電難等問題卻如影随形,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不僅充電樁的數量相較于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顯得捉襟見肘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充電需求,而且充電樁的分布不均衡難以覆蓋所有區域,尤其是偏遠城區。調研結果顯示,在城市中心及老舊小區,高峰時段的充電需求遠超供給,導緻充電樁資源極度緊張,車主們常常面臨長時間排隊等待的窘境,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更增加了出行的不便。其次,公交車班次匮乏也是居民出行的一大難題。由于公交車班次不足,難以滿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導緻許多居民頻繁遭遇等待過久的抱怨。這不僅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品質,更對城市的公共交通體系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再者,交通擁堵亦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随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給居民的日常出行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為了秉持低碳出行的理念,部分居民轉向共享單車作為代步工具,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然而,需求的激增促使共享單車在城市中大規模投放,卻也随之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其中,共享單車無序停放尤為凸顯,不僅破壞了市容市貌,更讓交通擁堵雪上加霜。據調查,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嚴重,車輛随意停放,不僅占據了公共空間,更讓交通秩序變得混亂不堪,給城市的交通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當然在訪查過程中,實踐隊不隻是知道了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困難,也通過交流了解到居民的一些建議和期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吸引更多人選擇公共交通。第二,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如提供購車補貼、建設更多充電樁等以逐步代替傳統燃油車的運行。第三,加強公共交通管理如嚴格執行汽車尾氣排放标準,控制尾氣排放,對于不符合排放标準的車輛給予扣押和強制報廢等,同時推廣新能源車。第四,通過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等方式,提高公衆的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綠色出行。
從木輪牛車到智能電車,從征服自然到與自然共生,這場發生在21世紀中國城市的綠色出行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相信調查的結束不是低碳出行的終點,未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為創造更加清潔、舒适和可持續的出行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