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會實踐 | 追夢實踐隊:中學生科學家精神培育現狀審視與提升路徑

發布者:3044永利集团發布時間:2025-02-10浏覽次數:204

從古代四大發明到如今“天問”一号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奮鬥者”号深潛萬米海底,輝煌成就背後是科學家們求真務實、創新創造、無私奉獻的精神支撐。在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培養中學生的科學家精神,是為科技創新儲備人才的關鍵之舉,也是提升民族創新能力的必由之路。追夢實踐隊踏上探索之旅,深入中學群體,通過問卷調查和線下訪談,力求全面真實地了解中學生科學家精神的培育現狀。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财富,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對科學家精神作出全面概括。2021年9月,“科學家精神”被納入第一批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未來科技創新的後備力量,他們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認同與踐行程度,直接關系到國家科技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民族創新能力的提升。然而,在現實教育環境中,中學生科學家精神的培育面臨着諸多挑戰與機遇。基于此,我院追夢實踐隊旨在深入了解中學生對科學家精神的認知水平、踐行情況以及當前培育模式的實際效果,挖掘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而為制定針對性的培育策略提供科學依據,以更好地引導中學生傳承和弘揚科學家精神。

追夢實踐隊的23位同學利用寒假時間齊心協力,懷揣着嚴謹認真的工作态度、共同合作,通過問卷收集和線下訪談的形式,各個成員如期對家鄉的初高中學生進行了采訪和調查、收集數據。共收集到有效問卷5460份,涵蓋初一至高三各個年級,其中男生占比 50.29%,女生占比49.71%,确保了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能夠較為準确地反映中學生群體的整體情況。另一方面,實踐隊有針對性的面向學生和中學教師進行了訪談,形成了150餘份訪談記錄。

從調研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對科學家精神有一定認知,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知不夠深入,需要進一步加強科普宣傳。在對科學家精神包含品質的認知上,創新精神、愛國精神、求實精神、奉獻精神等品質被多數學生認可,體現出中學生對科學家精神核心内涵有較為正确的理解。不過,協同精神和育人精神的選擇比例相對較低,反映出在這些方面的教育引導還有提升空間。在學習科學家精神的态度上,八成以上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學習。學校宣傳、新聞報刊、校園活動是學生了解科學家精神的主要渠道,專業講座、親友分享的影響力相對較弱,還有17.2%的學生從未了解過。這顯示出學校和媒體在傳播科學家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宣傳途徑仍需進一步拓寬。

在踐行科學家精神方面,通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新問題、提出不同觀點和嘗試新方法解決問題和當遇到與現有理論矛盾的證據等具體情形的選擇傾向調查來看,中學生有一定的創新意願和行動,能夠積極參與團隊合作,具有一定的奉獻精神。但創新能力和信心有待進一步提升,求實精神的培養還需加強。

實踐隊從學校和社會兩方面,對中學生科學家精神培育模式現狀進行了分析。從學校教育來看,多數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或講座,但常态化、系統性建設有待完善;教師發揮了一定作用,但部分教師重視程度不足;學生偏好實踐活動,現行教學方法需多樣化。學生希望學校在實踐活動、教學内容與方法、校園文化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強培育。從社會層面來看,社會科學活動對學生有吸引力,但參與度需提高。學生期望社會提供更多資源、開放場館、宣傳事迹、舉辦活動,以營造良好科學氛圍。

綜合調查訪談意見,實踐隊建議從以下有效途徑改善和推動中學生科學家精神的培養和發展:一是學校應将科學家精神融入課程體系,通過優化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驗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新意識。二是将科學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通過講述科學家的故事、開展主題班會等活動,厚植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協同精神。三是強化實踐鍛煉,學校應組織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科技競賽、科普講座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科學的魅力。四是各方要形成育人合力,家長應樹立正确的科學教育意識,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社會應提供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如科技館、博物館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完成這次社會調研之後,實踐隊隊員對此紛紛表示收獲頗多,不僅讓大家對科學家精神有了全新深刻的認識,還體會到參與社會調研帶來的樂趣,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


© CopyRight 3044永利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黃石市磁湖路11号 電話:0714-6515602 郵編:4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