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霞教授為我院第69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學員講廉政黨課

發布者:3044永利集团發布時間:2024-11-07浏覽次數:10

11月6日晚,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高校教學巡視員吳瑞霞教授受邀為我院第69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學員講授題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廉潔理念》的廉政黨課。

吳瑞霞從于謙《石灰吟》内容解讀說起,指出作者借石灰的冶煉過程及其結果,表達了自己在困境中的舍生取義、廉潔自律的決心與意志,成為後世廉潔文化的詩歌極品。随後,通過對廉潔理念的語言學、史學、文學典籍的解讀,指出“廉潔”與民族群體價值定位的“仁愛”、“道義”、“忠孝”、“擔當”等相比,則更是一種指向内在人格追求與外在行為準則的理想極境。

吳瑞霞指出,廉潔的理念在先秦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學派理論中,都有文化土壤之根。雖然各學派對其有不同的解讀,但廉潔的本質特征,即不貪财貨,兩袖清風;淡泊名利,立身清白的理念一脈相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公認理想極境。

吳瑞霞強調,上至炎黃,下至明清,五千年曆史中,總有廉潔之清風徐徐吹來。這些廉潔的典範,他們志向高潔,行為清廉,被後人銘記而深受敬仰。她講述了以廉為寶的子罕、拒夜贈金的楊震、拒收皇帝贈禮的包拯等人物故事和借助如蓮、梅、竹、菊等自然之物來表達内心的清雅與高潔的藝術人生,讓全體學員深受啟發。

吳瑞霞最後說,廉潔不僅僅是一個人格修養,更是一種社會責任與擔當,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以及國家治理的有效性。尤其在人類社會經漫長的野蠻愚昧階段,進入文明與進步的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繼承與發揚廉潔這一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對于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其意義與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就我們每個大學生而言,廉潔,應當成為我們人生價值的必然選擇。就黨和國家而言,通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防範和糾正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增強黨的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推動黨員幹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實現黨的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确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希望,黨建的要務。這也是我們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探讨廉潔理念的意義所在!


© CopyRight 3044永利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黃石市磁湖路11号 電話:0714-6515602 郵編:435002